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边学边说 彰显过程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泽国二中  钟青鸾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去。减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通过开展“说数学”,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数学情感,更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说数学   高效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1]简单的说,教师要在有效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问题及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把“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即“说数学”。这样,我们才能将凝结在知识中的思维活动过程展开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知识的精神本质;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发展了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和教学实践对“说数学”活动谈点滴体会。

  一、说探索新知的思维过程--体会数学创造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结论机械地告诉学生,要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案例1: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笔者让学生取出三根长分别为7、5、3厘米的小木棍搭建三角形。学生开始动手搭建,显得非常轻松。 笔者看教学时机成熟,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根木棒折断,自己想办法搭建三角形。这可把有些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因为这些同学无论怎么搭建就是不能组合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同学却可以,于是非常纳闷:“怎么回事,有什么奥妙在这里吗?”

  此时笔者紧紧抓住教学契机:“大家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几名成绩较好的同学开始测量被折断的木棒的长度,边做边讨论,思路通向了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结论呼之欲出,但有些学生知道结论但表达不出来,

  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说”,不完整地方让其他同学补充,直到得到定理……

  这样的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探讨并“说”出来。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过程充满着探索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而且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也记忆深刻。

  可见,教师应该主动实现角色的转换,由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转变为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2]让学生有足够表现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和机会,促使学生亲历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使他们能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 这样,“说数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创造与发现。

  二、说数学解题的思路方法--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让学生在感性世界和理性直接之间搭建起桥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共同体。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学生主动参与,不仅学会“写”数学、“做”数学,而且善于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照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即“说数学思维”.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透析问题本质。

  案例2:小李在三环公路上匀速前进,每隔 分就有一辆公共汽车迎面开来,每隔 分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背后开过。若每辆公共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站发车时间是相同的,求这个时间间隔是多少?这是一道含有相遇、追击的综合行程问题,看上去比较复杂,学生对这类问题常显得茫然无措。教师在组织学生解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巧妙设问,层层引导,让学生先大胆地“说”。

 

边学边说 彰显过程.doc
文件类型: .doc 310177f9226e4f8a7b15617492df8f82.doc (95.00 KB)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下一篇:“课题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