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规章制度

物理上课常规要求

所属栏目: 学校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15-10-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课是一个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造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上课的目的一言弊之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具体措施如下:

  一 、课前充分掌握学情

  1.在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划分学习小组。按好、中、差将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指定小组长、副组长和1号2号3号组员。组长负责全组学习的组织和检测,教师负责各组长的学习和检测。

  2.设计可行性的导学案。在上课的前一天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该导学案,教师通过对导学案的批改掌握学生的基础学情和本节课的难点,从而使自己的课有的放矢,讲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使课堂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

  3.教师备课设计。相对于学生的“先学”,教师要“先备”。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把“教案” 转变成“学案”,教师认真备“学案”,让学生用“学案”学习,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逼”着教师让学生“学”。

  二、 课堂教学

  关于课堂教学总体来说一:教师语言亲切、风趣幽默;会运用无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二:教学中善于捕捉学习的关键点、学生的兴奋点、提问的切入点、教学的生成点、调控的疑难点,并恰当地解决。三:板书可采用逻辑要点式,关键词语式,纲要信息式,图表式等形式,来强化讲授效果。板书的合理布局、示范性、书写规范优美,更能锦上添花。具体过程如下:

  1、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但要注意导入时为教学服务,切勿为了追求什么趣味性、新颖性等绕个十万八千里的圈再回到教学内容,那样在现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就失去了有效性。

  2、根据预习导学案的情况,进行小组间的自行纠错,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指导。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1)加强督查,及时表扬和激励优秀学生。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使他们端正态度认真自学。

  (3)要面向全体学生。

  (4)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分类并写出,供讲评使用。

  3:学生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和教师引导补充完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寻找规律,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免学生走弯路。

  4、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通过完成当堂训练,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但应做到(1)时间要把握好。(2)题目典型、难度适度、数量适量。即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3) “堂堂清”: 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开展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教师再进行引导和补充,完成学习目标。

  5、总结拓展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够自行写出课堂小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通过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三 、课后复习

  教师在熟知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提出复习的要求,编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完善预习中章节知识网络的构建。课后作业实施“天天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制度。 对未能完成“堂堂清”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进一步查漏补缺争取做到“周周落实”;及时分析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力争落实到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物理教学计划常规要求    下一篇:物理作业常规要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