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案人:    授课班级 :九 年级(1、2)班  :孔欢欢   备课组:语文   编号:学习内容第六单元 第22课(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积累实词、 虚词,疏通文意。2、 深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3、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4、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朗读课文,熟读成诵。难点:学习古人说理法。时间预计:导课 3 分、自学 5 分、交流 10分、展示 8 分、小结_8_分、巩固 6 分钟学  习  流 程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  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齐等诸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 子万章、公丑等著书立说,有《 子》 (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子的言行、政治主、哲学主及个人修养。二、整体感知1 、诵读课文2、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亲畔之:( 2)古今异义词委而去之亲畔之池非不深也七里之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天时不如地利(3)词类活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二、布置预习(自学新知)了解子及其思想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合作讨论1、本 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是如逐层展开论证的?四 、1、《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中人和的实质是什么?2、本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 政治?五、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畔之虎见之,然大物也之  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陋之有久之,目似瞑    舜 发畎亩之中    天将降大是人也    困心,衡虑    征色,发声    生忧患,而死安乐也三、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四、引导学生总体把握文意五、小结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上一篇:富贵不能淫教案    下一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