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 .让学生齐读课文  (1)老师在读课文前明确读的要求: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学生齐读。  (3)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三个要求,自己评价同学们的朗 读情况,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老师范读,尤其应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如读第2:“……必先苦/其心,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点词为重读)   4.再次让学生齐读全文   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而放声朗读则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 入、使他们心无旁骛的最好法。通过这几轮读,学生对 全文的内容已基本上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为随后的“知”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三)导读第1   第1的内容和写法前面已有分析,教读的程序是:   1.指定一个男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符合老师所提出的朗读要求,后进行评价。   2.让全班男生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从中悟出文章列举6位名人的意图。   3.让学生提问,引导启发学生解答。   4.老师归纳性提问,引导学生抓本。   开 头这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这6个人有些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渐渐明确:①出身卑微,经过艰苦的磨练才显露出不同的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②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显得很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 好读易记;③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④给我们写作议论文提供了范例——概述。   (四)读第2   这一是名句,反复地读、熟读成诵是,而熟读成诵了,就收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效。   1.指名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后发表评论。   2.全班女生读,依然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抑扬顿挫 的气势,读出古文的美感。   3.老师引导男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4.提问,培养发现问题(质疑)的。   5.老师启发性板书:解释:所有加点的字均为使动用法;下画线的词为通假字。   6.合上书本,看黑板,读出课文第2,共二遍。   7.老师擦掉板书,让学生背诵第2。   8.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上、在人生道路上碰到了困难,都要怎么样去做?(引导学生背)“故天将降大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曾益其所不能。”  (五)读第3   教法同第2,抓住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以点到面的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说,最后熟读成诵。(具体过程略)   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案    下一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两章》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