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孟子〉二章》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短文。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3.了解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子的政治主。学习: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短文。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学习难点: 了解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子的政治主。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子(约前372—前289),名轲,(现在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以“孔”并称 他主实行“仁政”,反对诸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二、词类活用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荡”:原为动词,激荡,这里用作使动动词,可译为“使……激荡”。2.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文以百里之壤而臣诸候。(《毛遂自荐》)臣:使……称臣。3.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三、子的“大丈夫”子关“大丈夫”这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公衍(  )  丈夫之冠(  )  女家(  )  富贵不能淫(  )2.理解课文中的字词。诚: 大丈夫: 天下熄: 焉: 丈夫之冠: 命: 戒:     女家:    夫子: 正:  由:  独行其道: 淫: 移: 屈: 3.一词多义。戒戒之曰: 必敬必戒:       谓此之谓大丈夫:秦使人谓安陵曰:太守谓谁:4.古今异义。父命之(古义:       ;今义:        )以顺为正者(古义:       ;今义:     )5.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 6.通假字。女家: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翻译句子。(1)公衍,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惧,安居而天下熄。(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第21课《〈孟子〉二章》学案
上一篇:第18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二    下一篇: 《孟子》两章flash朗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