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社会行为》导学案导学案序号: 13  课型:新学课  总:1分:1  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过程与法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个体,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学习1.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2.信息交流的意义学习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交流讨论探究活动的结果。学法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准备收集资料,图片等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2.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的生存具有什么意义?务导学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思考以下问题⑴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①      ,         ;②      ,           ;③      ,         ;④      ,            。⑵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2.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      ;(2)成员之间有       ;(3)有的群体还形成     。3.从我们身边能找到动物营社会生活的例子吗?4.为什么样说“动物的群体生活不是同种动物简单地聚集在一起”?5.人类的社会生活属“动物的社会行为”吗?为什么?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探究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式⑴讨论: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实现分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2.问题:①黑长尾猴发现不同敌害时叫声相同吗?        ②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③黑长尾猴结群生活有什么好处?3.讨论: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是什么意思?动物之间是如进行信息交流的?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      的,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正是由     、     和     的存在,使生物间的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5. 探究蚂蚁的通讯⑴提出问题:                   ⑵作出假设:蚂蚁是靠      传递信息的。⑶拟定计划,进行探究提示:a.饲养蚂蚁时应注意些什么?b.观察蚂蚁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个效果好? c.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⑷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⑸表达交流6..如利用害虫的通讯式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导学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导学案人教版    下一篇: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导学案:5.2.3社会行为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