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1)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2、知道并会读等高线地形图。 3、学习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习、难点:知道并会读等高线地形图。(时间3分钟) 要求:根据学习目标用蓝笔画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师友之间相互合作完成。认真阅读教材P24-P26,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预习新知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2、知道并会读等高线地形图。 3、学习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习、难点:知道并会读等高线地形图。(时间3分钟) 要求:根据学习目标用蓝笔画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师友之间相互合作完成。认真阅读教材P24-P26,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预习新知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时间7分钟) 要求:使用蓝笔,字迹工整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案。自主学习(时间3分钟) 要求:使用黑笔,把错误的地改正过来小组共同解决预习案中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用            来表示。 等高线地形图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闭合曲线中心(点) 等高线向山脚突出 (线)等高线向山顶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线) 山脊山峰B鞍部山脊山谷山峰AAECBDA__________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D __________ E __________  山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山峰A山峰B山脚F山脚G缓坡山脊陡坡山脊结论:坡陡的地,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等高线稀疏。(时间3分钟) 完成课本P26活动题探究学习 1.读左下图,关甲地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相对乙的高度是110米  B.甲相对乙的高度是40米C.甲的海拔高度是40米     D.甲的海拔高度是150米学习D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千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向。6.9东北(2)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1150170(3)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4)A处为________,G处为________,    DC线表示________,EF线表示________。H处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的海拔高度是—415米,那

 

地形图的判读(1)课件
上一篇: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四    下一篇: 地形图的判读(2)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