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上册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课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1)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目标: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设计者: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研究显示:水星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一)世界海陆分布 展示“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海洋。)色代表什么?(陆地。)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学生回答:都是海洋面积大。) 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通过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还很落后的情况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课时)
上一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四    下一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课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