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上册

多变的天气教案16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地理教学中占有非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学 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2、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3、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二)  目标1、 培养读图。2、 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2、 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 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生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天气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从学生日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导入,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只要能获取天气预报并看懂天气预报的内容即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多媒体辅助教学。2、通过设计课前引导 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4、通过问题 探讨、分组抢答、模拟、案设计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及难点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2、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启发学生补充更多与天气有关的人类活动例子,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如卖炭翁、哈尔滨的冰灯、天气与心情、天气与疾病等 )学生练习:完成课本P43活动题1、2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天气”两个特征的认识教师谈话式启发引导:①通过再次观看录像片,通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内容括什么?天气预报图用什么表 示天气状况?学生回答:温度、降水、风、阴晴。在边问边答中让学生识读卫星云图。教师:展示同学们情况,括暴雨警报、台风警报、寒潮警报、高温警报等。指出我们补充认识了台风、寒潮、高温天气符号。在天气符号中最难分清的是“风”的标记。(电脑演示并讲解怎样识读“风”) 学生活动:分组抢答、记分,由媒体呈现天气符号。反馈学生收集信息的和态度。教师设问:①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污染指数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归纳: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级别越低。②空气质量与人体健之间的关系?媒

 

多变的天气教案16
上一篇:多变的天气教案15    下一篇: 多变的天气教案、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