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北政治和北民族大交融第19课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的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目录12北孝文帝改革淝水之战3北地区的民族交融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2.熟记北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3.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淝水之战形势图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时间:交战双: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水淮沘水芍陂水淝洛涧水颖颖口洛口383年寿阳寿县硖石台西南八公山前秦军进攻路线前秦军溃逃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布防线前秦东晋淝 水 之 战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前秦:(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        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导引: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兵力的多寡,而在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思考:北建立的时间、都城?4世纪后期平城鲜卑族北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39年统一河流域494年北迁都洛阳背景:北统一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说汉语 穿汉服 鲜卑服饰汉族服饰南朝穿服的宫廷乐队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  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之先出帝,以土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改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妃嫔,鼓励鲜卑族与门第相当的汉族通婚,又下令五个皇弟分别娶中原大姓女子为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通汉婚 自孝文帝之后,北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上一篇:人教新版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