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随堂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9课 辛亥革命选择题1.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有为  B.    C. 独秀  D. 介石2.1906年,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绍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浏醴起义3.“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A.绍兴起义 B.花岗起义   C.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4.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之杀恩铭,其功表见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  )A.道一    B.蔡绍南   C.徐锡麟   D.宋教仁5.“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花岗起义   C.浏醴起义 D.武昌起义6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历史情景是“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朝的旗,被践踏在地下”。此浮雕反映的是( )      A.虎门销烟 B.金起义       C.武昌起义 D.义和团运动               7.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清朝贵族的统治D.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式9.林伯渠说:“对多未经过帝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话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10.武昌起义后,担军政府都督的是( )A.瑞澂 B.   C.袁世凯 D.元洪非选择题1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鸿章材料二 109

 

辛亥革命随堂同步练习
上一篇:辛亥革命练习题部编版    下一篇: 辛亥革命随堂同步练习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