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辛亥革命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894年1912年3月1911年10月10日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第9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    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主要、直接原因);辛亥革命的背景资料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根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清政府迫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组成第一届责内阁,13名内阁大臣之中,汉族仅有4人,满洲贵族多达9人,其中皇族又占了7个,因此当时都称它为“皇族内阁”。  对“皇族内阁”的出台,主立宪的启愤懑至极,称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皇族内阁的出台    1. 要不要以革命手推翻清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社会革命启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905——1907关革命与改的辩论(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推翻清朝    改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立宪。     革命派: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末由”。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程度未逮”,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主立宪”    革命派: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 (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派:改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

 

人教部编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辛亥革命
上一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