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7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长征初期的困境;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胜利及意义。通过长征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通过长征路线图的运用,培养学生识图。 2.过程与法目标:通过本课图表的运用,使学生了解图表表达的历史现象,利用课内外资料,图片,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感受长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局面,进而达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和难点 1、: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精神 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诗朗诵《七律.长征》,由此导入) 设问: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应对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有举措? (提示学生阅读本课第一内容) 学生:阅读并回答:从1930年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围剿” 展示五次反围剿时敌我力量对比表格 提问: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如? 学生:失败。 展示五次反围剿时敌我力量对比表格。 师:第五次反围剿为会失败? 学生: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师:因此,党中央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故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提问:长征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1934年10月 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但又因为博古德错误的指挥,使得红军在长征初期的时候作战连连失利,特别是湘江之战付出了血的代价,红军从开始的八万多人到三万多人。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前进的主,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2、[过渡]在遵义,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那么遵义会议上是怎么纠正中共中央之前所犯的错误? 请大家阅读书本82页文字,注意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板书) 学生:时间是1935年1月,地点是遵义, 师:批评了谁?又肯定了谁? 学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7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6    下一篇: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