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及历史思维。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与法结合课本的“材料研读”与“相关史事”,分析历史材料和史实,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法,形成历史认知,历史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难点】:1.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 4.南京大屠杀。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纪念活动在举行。70多年前,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历史。【新课探究】一、七七事变1.日军蓄意发动沟桥事变【材料链接】材料 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问题探究】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围了北平。(2)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3)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2.全面抗战爆发【材料链接】材料一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介石电宋哲元【问题探究1】材料一表明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提示:变化: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及学案打包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