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学习目标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及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 民共同繁荣的意义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原 因: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1、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前提核心3、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法律说明了什么?宪法的哪一内容属实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维吾尔族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回族自治区1959年10月25日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自治区1965年9月9日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等级:民族自治地: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5、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一、有利促进各民族之间共同繁荣。第二、有利保障各民族的平等   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第三、有利构建社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5
上一篇:第12课民族大团结免费课件    下一篇: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