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新经济政策实的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作用及评价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评价:它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向。扶木犁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此时的苏联……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由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敌对的资本主义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务》乌克兰 外高加索联邦 俄斯、白俄斯后来扩大到15个国家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的成立“沙俄”、“苏俄”、“苏联”?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 斯大林等全体俄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  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2:社会主义工业化(1)斯大林的愿望优先发展重工业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1928-1932-1933-1937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4
上一篇: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精选)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