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汇报课)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 斯福新政从繁荣到危机  2.繁荣表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表面繁荣,但潜藏危机,请问危机在?答: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产量猛增V.S.人民相对贫困     (不是卖不完,而是卖不掉)     思考问题:经济大危机——之原因①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无政府状态。 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1、——之时间、标3、时间:5、开始的标: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股票价格与股票票面金额不一致。经济繁荣时期,买进股票者多,股票价格猛涨。经济危机时期,卖出股票者多,股票价格急跌。股票主要有融资等功能;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是私有的,采用股份制经营。 企业生产停滞而其股票热卖,则多为炒作,纯属泡沫。经济大危机4、开始的国家:美国1929——1933年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经济危机银行倒闭股市崩溃--金融危机企业破产—工业危机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之特点经济大危机——之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失业工人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造成世界局势紧.经济大危机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1、新政的背景2、目的: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3、实质4、特点5、措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汇报课)
上一篇: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人教)    下一篇: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公开课用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