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音乐 > 八年级上册

神州音韵三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初二(7)班一、教学内容:1、歌唱《采花》2、欣赏《火把节》《蝉虫歌》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花》。2、初步了解民族调式。3、通过观看采花歌曲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加深歌词的记忆,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在聆听彝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情感及音乐特点;通过欣赏《蝉虫歌》,感受侗族大歌的演唱效果。三、教学与难点:1、学唱《采花》。2、了解民歌风格及民族调式。四、作品介绍:五、教学过程: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一)观看《采花》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引出主题歌唱《采花》。【阶目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少数民族,踏上了民族之旅,我们走进了彝族,藏族,那今天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踏上行程,走进神州音韵,欣赏民族音韵,领略民歌的博大精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34页。好的,让我们来看几组照片。一、歌唱《采花》1、图片展示(1)三月桃花、四月葡萄花、五月石花、六月芍药花、七月谷米、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十月松柏花、十二月花。(2)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大家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这些花都是《采花》歌曲中把一年当中每个月开什么花做了叙述,使人们从中得到不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好的,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民歌《采花》。2、音乐知识了解——民歌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小调、山歌。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并直接配合劳动而歌唱的民歌。小调是人民群众在日生活中歌唱的抒情小曲,旋律委婉、节奏规整。山歌是人民群众在山间野外歌唱的小曲,旋律高亢、节奏自由。《采花》就属小调。3、请同学们听音乐,想一想:1、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五个音,属民族五声调式。)2、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这种创作手法的名称是什么?  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都用了同一个音,也叫衔尾式、接式;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4、一起唱唱唱歌曲中一共用了五个音,属民族五声调式。那让我们来一起唱一唱。5、学唱《采花》(1)请同学们再次感受音乐,小声跟着音乐哼唱。(2)跟钢学唱简谱,注意旋律的上下级进,唱准四级大跳。(3)请同学们带歌词慢速演唱歌曲,注意节奏要唱准确,吐字要清晰。(4)跟着伴奏欢快地演唱歌

 

神州音韵三教案
上一篇:火把节课件ppt    下一篇: 神州音韵(三)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