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3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我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是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④为了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应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2.“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 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书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         ②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彻底继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有利 ①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自我发展的②形成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③我们收获内心的安宁与快乐④我们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曾经的塞罕坝,“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55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80%。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A.富强、和谐  B.爱国、敬业  C.美丽、绿色  D.诚信、友善5.下列能反映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的诗句有①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绳绳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  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B.改革创新、爱国主义   C.爱国主义、勤劳敢     D.改革创新、自强不息7.为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考入大学的机会,国家在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实高校招生国家计划。根据《教育部关做好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本省学生的报考条件和办法,实区域的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共68个。这说明①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②中国公民具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关注弱势群体有利实现社会和谐 ④我国政府大力促进教育机会公平A.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35
上一篇: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精选    下一篇: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4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