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3 乡 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3.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重难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2.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维)  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著花未?(维)  昔人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鹤楼。  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句诗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民众都处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余光中(1929~) 祖籍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感,善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二、教学新课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乡愁:xiāng chóu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海峡:hǎi xiá连接两大片水的比较狭窄的通道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

 

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乡愁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课件及教案打包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