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短诗五首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3课  《短诗五首》国学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鹃。——商隐《锦瑟》学习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学习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学习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第一合作探究一、学习《月夜》1.认识作者。作者,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答案:尹默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1)这首小诗描绘 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答案: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 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答案: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二、学习《红墓畔口占》1.了解作者。作者,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红,现代女性作家。1935年发表成名作《》,晚期的主要作品有《》。答案:戴望《生死场》《呼兰河传》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答案:“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答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答案:“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4)你却卧听着海闲话。答案:“却”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短诗五首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学案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说课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