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人教部编)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战国的由来:公元前770年平迁都洛邑,史称东。东分两,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取名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书《春秋》,“战国”取名西汉向编注的《战国策》,是因当时各个诸国争战不休而得名。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通过分析生产工具的变化,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学习分封制的衰弱奠定。  室衰微的表现:  (1)分封制瓦解:一些诸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室实力大减:平东迁后,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诸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国的经济支持。  (3)诸崛起,竞相称霸。诸争霸的原因:  (1)室衰微  (2)各诸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各诸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1、齐桓公首霸=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1)齐国在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齐桓公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3)齐桓公以“尊攘夷”为旗号,扩充疆界。晋文公名重耳,曾经在外流亡多年,得到楚成的帮助.离开时他做出承诺,一旦晋楚两国交战,晋军定要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后晋 ,楚两军在城濮相遇.晋文公信守诺言.兵退三舍,避其锐气.晋军诱敌深入,迂回抄 ,大败楚军, 这就是城濮之战 .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晋文公一战而霸退避三舍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是权的象征,楚庄问九鼎的轻重,大有取代天子地位的架势.这就是楚庄问鼎中原.后在晋楚邲之战中,楚庄一跃成为霸主.楚庄,问鼎中原结果   (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边的戎、、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护头铜冑夫差矛勾践剑越勾践为报国耻卧薪尝胆美人计终灭国成为霸主卧薪尝胆1.2.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人教部编)
上一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15    下一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免费)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