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部编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题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春秋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了解西分封制逐渐瓦解,知道诸争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过程与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自身素质的意识。教学难点教学春秋时期新的生产工具出现的影响教学难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幽烽火戏诸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幽导致了西的灭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平被迫东迁,史称东。东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1.回忆夏商建立的时间(夏朝:前2070年;商朝:前1600年;朝(西):前1046年)。2..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公元前770年,平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时期。春秋时期,一般是指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年。(二)新授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的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标)(2)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更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易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2.室衰微3.诸争霸(1)原因(背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战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国为自身利益相互展开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为取得优势,打着“尊攘夷”旗号进行征战。)(2)争霸的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3)目的:争夺霸主的地位(4)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管仲为相)(5)影响(结果):一些强大的诸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不断兼并和扩;民族融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部编版)
上一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人教版    下一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人教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