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导学案      年  月年级科目初一历史课题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编号006人永春修订人 班级姓名学 习目 标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室衰微的史实。识记诸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诸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面的影响。学习学习难点1、春秋时期的齐、晋争霸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案导案一、课前预习1. 关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争霸的背景是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2.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还表现在【B】A.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B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地流通C.海外贸易兴盛  D.集市上出现了纸币3.春秋时期,诸争霸。其中用管仲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并以“尊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A】A齐桓公 B.晋文公C.越勾践 D.楚庄4.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不括【A】A经济衰退 B.室衰微C.诸争霸 D.民族交融5.“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 【A】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6.立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B】A.伍子胥  B.勾践 C.武 D.夫差二、合作探究展示【知识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发展。 (1)原因,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一些诸国兴修灌溉农的水利工程。提示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B.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意义;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发展(1)背景:农业的发展。(2)概况,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津州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 (1)背景: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十分活跃。(2)表现: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2】室衰微1.背景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动荡状态,西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一些诸国在地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从而加强对地的控制,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2.表现 (1)平东迁后,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国一带。虽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2)诸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下一篇: 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