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精选)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2、过程目标: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三、教学:1四、式与法: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精河县的总目标:大事小事都不能出。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学生对照“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到不同处,引出、、三家分晋。2.引导学生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得出易记的口诀:齐楚秦,东南西北到中间。3.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频繁,都有哪些著名战役呢? 4.组织学生活动:让我们穿越时空,重回战国,代替膑,将如营救国?5.引导学生讲述马陵之战中膑采用的“减灶计”。6.指导学生在“战国形势图”中找到长平,了解长平之战的时间及交战双。7.由学生讲述成语“纸上谈兵”的故事。8.参与课本第35页“活动与探究”,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专家辨伪正误。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采取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长平之战,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辞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板书设计           战国七雄: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三分晋国,后来氏建立齐国。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5、公元前260年,秦、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国战败,从此,东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七、教学反思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精选)
上一篇: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免费)    下一篇: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