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朝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认识汉武帝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教学重难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教学过程导入邦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邦就是汉高祖。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善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使西汉朝出现强盛局面。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如强化中央集权的呢?(政治、思想、经济三个面)“推恩令”的实教师:出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和“金缕衣”资料,并介绍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汉武帝之前”西汉的诸势力发展的如?学生:势力膨胀,生活奢侈,对皇权构成威胁。教师:出现这种情况后,汉武帝是如做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什么是推恩令?”之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用图示法,进行复述讲解。 “推恩令”实质是要干什么?(削弱封国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教师:这一法令与汉景帝时出现的“七国之乱”形成对比,而“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呢?(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削弱了封国的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巩固中央集权。为能更好的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法。其中一位叫仲的学者提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仲传》”(大屏幕出示原文和译文)  “仲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居主导地位,为历代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表现。盐铁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实行盐铁国有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材料研读(p.59)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后果。北击匈奴背景(p.60)公元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课件打包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