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东汉的兴衰教案免费下载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材P58~61,光武中兴、外宦官交替专权、巾起义。1.了解莽建立新朝、光武中兴、外宦官交替专权、巾起义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光武中兴知道宽松的政策有利盛世局面的出现。教学: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衰败的原因。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 (设计者:×××)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括图表、史料,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问题的实质。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西汉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到公元前后,阶级矛盾异激烈,西汉政权已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可救药了。历史又进入了东汉时代,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爆发巾起义?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公元9年,莽篡位建立“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结果失败,社会由此更加动荡,阶级矛盾异尖锐,导致了大规模的起义。曾经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秀在公元25年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秀就是光武帝。秀的统治被称为“光武中兴”。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武中兴”?一、光武中兴(老师提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可互相讨论得出答案)问题:秀在哪些面调整了统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1)释放奴婢。为解决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被迫大量转化为奴婢的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公元35年,光武帝又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对未被释放的官私奴婢,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这些措,对劳动力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三十税一。三十税一曾是汉文帝时的制度。这一措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3)精兵简政。大批士兵复员还乡以从事农业生产。精简机构,中央裁减了多机构和官员,地上也合并郡县,减少地行政单位四百多个,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了办事效率。(4)废除苛法。(5)整顿吏治。光武帝裁汰了昏庸无能的官吏,惩办了贪赃枉法的官吏,奖励、重用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官吏。(讲述“强项令”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故事。)(6)允北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西汉后期至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如人口由东汉初年的1000多万,增加到2100万。秀是汉高祖邦的九世,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二、外宦官专权外

 

东汉的兴衰教案免费下载
上一篇: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9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