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讲述骞和班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骞、班为报效祖国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理解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3.识记西域(今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标。教学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情境式导入)请同学们观看《骞出使西域》动画视频材料。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经这样评价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那么骞是谁?西域在哪里?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为什么只需一年半载的路程他却用了十多年?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关系?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吧!探究板块一 骞通西域阅读材料:材料 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朝的视野,引发了汉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骞凿空”。请回答:(1)解释一下什么是西域?(2)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什么?(3)列表归纳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务、结果和意义。(4)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5)想一想,为什么说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答案:(1)人们把今天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2)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氏被匈奴驱赶,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3)第一次出使出域第二次出使西域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互通有无,促进交流教学内容探究 (4)恶劣的自然环境,匈奴的堵截等。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等。(5)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过渡语:汉通西域中的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