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历史部编版七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汉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二、过程与法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和知识迁移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骞、班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开放改革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丝稠之路的开通和重要意义。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马男女贵族的时尚。多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内容探究】一、骞通西域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称为西域。教师可在课本第63页《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上给学生指出古代西域的范围。(让学生对古代西域的概念有大致的了解。)2.教师讲解:西汉初的西域小国大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例如原本居住在今敦煌一带的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后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匈奴还不时南下进行掠夺,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地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大月氏痛恨匈奴人的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法。因此,汉武帝发布了一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招贤令。大家猜想一下:“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务是什么?(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3.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骞出使西域的大概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3、64页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骞共几次出使西域?(两次。)这两次出使的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第63、64页,找出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意义。4.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后,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讨论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和意义,讨论结束后完成下列简表。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各国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

 

历史部编版七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下一篇: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