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 北政治和北民族大交融◇教学目标◇【知识与】了解淝水之战、北孝文帝改革、北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过程与法】制作表格、分析图片、探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教学重难点◇【教学】北孝文帝改革。【教学难点】北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十六国的相关史实。你知道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是什么政权吗?该政权又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这场伟大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二、新课讲授(一)淝水之战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淝水之战”部分,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前秦和东晋结果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特点东晋以少胜多成语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教师讲解: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二)北孝文帝改革1.教师展示:建立时间建立民族都城统一北的时间北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平城439年教师讲述:尽管北统一了北,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北政权在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问题。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地区困难重重。2.材料展示:材料一 北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统一北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材料二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意践踏汉人。材料三 当时,北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教师提问: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北阶级矛盾激化,材料二表明北民族矛盾激化,材料三表明北已经出现了民族交融。3.教师讲解:由此可见,北社会危机重重,同时,出现民族交融。那么,为了适应民族交融,解决社会危机,孝文帝是怎样做的呢?(1)迁都教师展示:/教师提问:阅读上述材料,北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学生回答:平城位置偏北,不利北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洛阳是历史名都,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实行汉化政策教师展示:材料一 北教文帝规定,“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材料二 /材料三鲜卑姓拓跋贺兰穆陵步六孤拔拔独孤改为汉姓元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7
上一篇: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6    下一篇: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