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6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3课《土地改革》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新教材人教版部编 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主要讲述土地改革:背景-原因-概况-意义;中央人民政府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之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2)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学 法: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 。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由材料一可知,建国初期的农民阶级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提示:过着这种生 活的根源在哪里?----封建土地所有制2、由材料二可知,当时的农民阶级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原因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拥有自己的土地。二、讲授新课(一)土地改革的原因教师总结: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如果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不被废除,不仅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失去农民阶层的对我们党和政府的支持,从而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无法得到巩固。       (二)土地改革概况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土改概况。提示:地区、法律依据、具体内容2.展示图片:《斗地主》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学生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展示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少奇《关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毛泽东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土地改革有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6
上一篇: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5    下一篇: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