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校级公开课)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今天的中国大家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化是一种怎样的场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习目标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阅读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国家贫穷,工业落后。通过这两则材料并结合课本说一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的现状: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发展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在人类历史上,工业的发展已经历过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工业化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同历史时代,工业化又必然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第一个五年计划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3.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情况1.时间:1953—1957年底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国统区经济濒崩溃。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薄弱,且门类不全,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实第一个五年计划。4.基本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156个项目中心,先后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5.计划概况6.建设成就(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第一汽车制造厂、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第一汽车制造厂阳机床厂阳飞机制造厂(2)交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校级公开课)
上一篇: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5    下一篇: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课件三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