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它不仅是本单元的,同时也为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了。  第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有初步的归纳、。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同学们乐接受的图片来讲解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注意趣味性与严谨性、科学性相结合。  第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2.过程与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第四,说教学重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2.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处理法:让学生讨论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第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创设历史情境、图史结合、问题导学、分组合作等式相结合进行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2.学法:学生利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等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最后,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爱我中华》歌曲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非具有民族特色的邮票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出示相关问题。1、我国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2、为维护民族大团结,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建议,其内容是什么? 3、介绍我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或优越性?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同学负责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之后每组派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1-12课复习提纲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同步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