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导学案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6 老山界班级                       姓名       一、导:导出目标1.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法。2.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 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学: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惊惶(   )  欺侮(   )  呜咽(  ) 澎湃(  )     骨碌(  )蜷曲(  )   冷颤(   )    点缀(  )  咀嚼(     )2.作者作品陆定一(1906—1996),无锡人。曾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3. 阅读课文,初步思考:课文是 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4.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情节发展的三个阶。三、议:互动探究(一)、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1.为什么文章一开头要写“三十里高的瑶山”?2.“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 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什么?3.请赏析“满天都是星光……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句话。4.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个面?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二)、语言赏析 探究写法1.“机关枪身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 是在叹息自 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谈谈你的理解。2.面对 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对待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3.“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4.“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在澎湃”,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四、结:小结五、练: (一)必做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咀嚼(jué) 篱笆(bɑ) 呜咽(yiè) 惊惶 (huánɡ)B.酣然(hān) 骨碌(lu) 澎湃(pénɡ) 峭壁(qiào)C.矗立(chù) 逾越(yú) 点缀(zhuì) 搀扶(chān)D.攀谈(pān) 畏惧(jù) 疲倦(juàn) 捉摸(zhuō)2.下面与“ 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 快的歌”修辞法 相同的一项是(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围得像一口井。B.这里的人们非好客,火一般热情。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

 

老山界导学案2
上一篇:老山界导学案    下一篇: 老山界导学案、教案及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