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教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   老山界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掌握生字词语。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3、感受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构思特点。【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选材法【教学过程】一、自学导航: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无锡人。长征时,红军总政治宣传部长。2、圈划生字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巩固。惊惶(    )   苛捐杂税(    ) 篱笆(    )灌输(    )骨碌(    )   酣然入梦(    ) 蜷缩(    )打颤(    )闪烁(    )   矗立(    )   咀嚼(    )缀着(    )   呜咽(    )   澎湃(    )   悬崖(    ) 3、多音字组词:嚼:jiáo (   )   jué(     )咽:yān(    )  yàn (     )   yè(      ) 落:là(    )   luò(     )   lào (      )4、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5、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难  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事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一)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采用顺叙的法,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  好处: 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二)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2-11节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同瑶民的攀谈表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2-23节天黑后至明前山脚—山腰爬山的艰苦以及在雷公岩前露宿24-31节次日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攀越雷公岩32-33节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下山的情景三、要点提炼选材详略得当爬越一座30里高的老山界,可写的事情很多,可是作者着重抓住了“与瑶民攀谈”、“山腰露宿”、“攀越山顶”、“下山情形”四个片断来写。红军过老山界,困难也很多,可作者却花很多笔墨写“山腰露宿”,这是否偏题?

 

老山界教学案
上一篇:老山界导学案、教案及课件    下一篇: 老山界教学案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