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河中石兽课件二免费下载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导入新课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看看调查研究的重要性。24 河中石兽纪  昀1.走近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 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省献县)人,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     》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本文选自《       》,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一、预习检查清四库全书阅微草堂笔记2.读准字音圮(   )  募(   )  棹(   )  杮(   )  湮(   )  啮(   )  溯(   )  欤(   )  曳(   )pǐmùzhàoyānnièsùyúfèiyè3.解释词义①山门圮河    ②阅十余岁           ③竟不可得     ④以为顺流下矣    倒塌经历、经过终了、最后认为⑤曳铁钯    ⑥尔辈不能究物理⑦湮沙上   ⑧不亦颠乎⑨如是再啮   ⑩可据理臆断欤4.翻译句子(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如其言,果得数里外。(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拖事物的道理、规律埋没同“癫”,颠倒,错乱咬主观地判断这不是木片,哪能被暴涨的河水冲走呢?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懂得其中一点而不懂得更多的人很多啊。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二、整体感知1.听朗读,注意字音,体会断句。2.自由朗读,疏通文意,理清层意。 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 如概括各层次大意?(1)描述了寺僧错误地顺流寻找石兽的行为。(2)叙述了讲学家的观点及众人的盲从心理。(3)叙述老兵阐述自己的观点,又驳斥前两种观点。 三、合作探究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内容:比较四种寻找石兽的法——为什么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法是对的?2.品味语言: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体会写法:(1)作者是如妙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传情达意的?(2)说说课文运用了哪几种语言表达式,结尾句运用了哪种表达式?有作用?4.探究主旨: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理解内容第一种僧第二种僧顺流而下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第四种老河兵顺流而上果得数里外失败原地水中不可得无迹(1)比较四种寻找石兽的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2)为什么老河兵寻找石

 

河中石兽课件二免费下载
上一篇:河中石兽课件公开课    下一篇: 河中石兽课件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