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河中石兽教案(部编教材)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河中石兽》教案【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法。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法的,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自己的欣赏品位。6、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法、发展语言和思维、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教学、难点】 1.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怪笔记小说。它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好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2.教学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分析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法的正误,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教学难点文章层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不少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字词和翻译识,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翻译出课文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2. 在理解文章层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面可能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纪昀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识。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2、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理解分析文章思路及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法的正误,初步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学习文章层层铺垫、运用细节描写增加文采和可读性的写法。3、通过拓展延伸,深入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安排】二【教学过程】第一构建动场由《铁齿铜牙纪晓岚》引出对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介绍,导入新课。二、 自主学习【活动一】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读音。2、出示字词,学生再读。3、齐读。【

 

河中石兽教案(部编教材)
上一篇:河中石兽教案12    下一篇: 河中石兽教案(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