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教案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回延安(第1)    课型:新授   共2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排比等修辞法。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共两,本课为第一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认知学习目标1.导入新课。用一首陕北民歌入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回延安》的讲授。  2.出示学习目标。二、预习成果展示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搂定  白羊肚手巾   糜子  黍类  油馍   气喘2.解释下面词语。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言里,量词的构成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三、学习研讨1.作者作品介绍。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2.创作背景及特色简介诗人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3.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4.总体感受诗歌。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交由学生讨论。)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教案2
上一篇: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课回延安教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教案及课件打包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