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案:第2课回延安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 《回延安》 第一      班级: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当堂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白羊肚(    )  糜子(   )    黍类(   )   油馍(   ) 柳林铺(    )  打发(    )   漫溯(    )   气喘(   )一盏盏(    )  脑畔(    )   眼眶(    )   树梢(   )2、梳理结构思路,把全诗五节内容整理到课文上。第一节,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节,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节,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节,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节,赞延安,圣地大贡献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是什么? 4、总结“信天游”的基本特点:难点: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难点: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 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3、信天游简介: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被称为“山曲”,在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 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把声音拉得很长,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案:第2课回延安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回延安2导学案    下一篇: 回延安复习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