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教学说课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陶鸿中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陕北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等修辞手法。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等修辞手法。2.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真挚炽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本诗中大量口语和具有陕北地特色的词语。教学:2教学步骤:第一(总第4)教学要点:1.熟读诗歌,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形式。2.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真挚炽热的思想感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2、走近作者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3、创作背景???诗人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二、朗读课文,了解“信天游”1、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生字词听写注音。羊肚(dǔ)登(dēng)时羊羔(gāo)糜(méi)子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灯盏(zhǎn)2、了解“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三、分组朗读,整体感知1、练习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

 

《回延安》教学说课设计
上一篇:《回延安》教学有感    下一篇: 《回延安》文本解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