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恐龙无处不有表格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设计第 4 单元:授间:(第 ) 月 日— 日课题恐无处不在  阿西莫夫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2、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的法。3、学习本文准确、密、简明的语言特色。4、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教学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法。学习本文准确、密、简明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教学法朗读法,引导法。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恐原是地球上的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大约有1200属类,曾经称霸地球、“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可在6500万年前,恐却灭绝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的恐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今天,让我们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恐无处不在》中一探究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看到课文标题《恐无处不在》,如果给你这样一个题目,让你来写一篇说明文,你会从哪些面去写?作者是这样写的吗?回顾上单元及本单元的几篇说明文,思考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题目就是说明对象。那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恐无处不在》吗?2、齐读课文,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三、再读课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恐无处不在?(第2、3)2、在南极发现恐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第6)4、什么是“泛大陆”?简单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四、三读课文,理清说明的顺序  1、思考:首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在南极发现了什么?作者由这一发现有什么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各小组学生发言整理作者的思路。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化石——恐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2、发现问题之后,作者有没有寻求到答案?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而去。3、找出这样的答案后,最终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得出结论:“恐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即: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逻辑顺序)(板书)五、再读课文,探究说明法,品味准确、密的语言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运用

 

恐龙无处不有表格教学设计
上一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1课时)    下一篇: 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