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一、总体建议  1. 教学时间:2。  2. 这两篇短文是本单元内容较深的课文,其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首先要吃透课文,把握相关知识(可参考“整体把握”和“资料链接”),理解文章逐步推进的逻辑链条;教学中,也要注意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他们理解上的偏差,引导他们切实理解文章阐释的事理。  3. 对事理说明文这一文体,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有所体认。本课应导向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事理说明文所讲的“理”,是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体会到逻辑性是事理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4. 两篇短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一面逻辑性强,简明,运用概念适切;一面又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可引导学生体会,可以让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相关的句子或语。  5. 要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展教学。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如地质变迁、动物化石、南极气候、小行星等,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不必讲解过多,以免偏离中心。  二、教学设计  两篇短文可以一篇教读,一篇自读。  恐无处不有  1. 导入后初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和行文展开的顺序。明确:  第1: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2、3:指出恐化石遍布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  第4、5:指出南极的恐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  第6、7: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第8—12:进一步介绍板块理论,说明这一理论解释了每个大陆都有恐化石的原因。  第13—15:再次聚焦远古时期南极的恐等生物,确证前文推论的正确性,并说明其普遍意义。通过梳理主要内容,学生能够意识到文章是以逻辑顺序展开的。  2. 再读课文,聚焦“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提问:这篇短文在哪两个科学领域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是如联系的?  古生物学——恐化石的分布——板块构造理论  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时间点:①2.25亿年前,当时全球的陆地形成“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同时,恐已经出现并且“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②2亿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这两个时间点表明恐的出现和全球分布早泛大陆的分裂,从而使得文章在两个领域之间建立的联系在逻辑上得以成立,体现了作者科学推论的严密性。  3. 延伸拓展。  搜集“大陆漂移”的其他例证,写成小短文,相互交流。  被压扁的沙子  让学生运用学习前一篇短文的阅读法自主阅读,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其中的逻辑链条;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
上一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下一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重点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