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代立然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3、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体会《诗经》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教学:1、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2、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体会《诗经》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师:“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文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源,去感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魅力。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其中的诗,指的就是《诗经》。可见《诗经》作为儒家“五经”之一的重要地位。二、展示与交流(8分钟)1、《诗经》的成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2、《诗经》的作品来源:《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3、《诗经》的内容:《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4、《诗经》之“六义”: “六义”则指“风、雅、颂,、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三、合作探究(30分钟)1、诵读经典。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弄清字面义。)3)指名学生读。4)学生齐读。2、展示探究题。1《关雎》一诗,“”的色彩比较浓重,请问此诗写出了抒情男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历程?明确:雎鸠起兴,一见钟情——心生爱慕,梦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想像求得,迎娶回家2《蒹葭》一诗,“兴”的特点更为突出,请问此诗以哪些意象起兴,构造出一种怎样的境地界?表达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明确:深秋的早晨,水边芦苇生,白露凝而成霜。全诗营造出一种朦胧迷茫的境界,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惆怅。3从两首诗看,《诗经》中的作品在句式和整体结构上有特点这对后世文学有影响?明确: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2《诗经》中的作品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第12课诗经二首教学设计8
上一篇:关雎课堂实录2    下一篇: 蒹葭教学设计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