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诗经二首一、文学识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古人取其整数,说“诗三百”。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160篇)是代各地的民歌民谣;《雅》(105篇)是人的正统的宫廷乐曲,用宴会的典礼,又分《小雅》和《大雅》;《颂》(40篇)是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颂》、《鲁颂》和《商颂》。3、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1):平铺直叙,铺、排比。相当如今的排比的修辞手法。(2)比:比喻。(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4、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比、兴二、词语: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好配偶  左右流之:捞取   :美,美好左右芼之:挑选   思服:思念  寤寐:日日夜夜  悠哉:悠:忧思的样子  芼:挑选 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奏瑟,比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乐:使……快乐。三、理解性背诵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女,子好述。2、诗中表达“子”苦思采荇菜之女,又不可得的诗句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3、诗中描写“子”幻想与女子结婚的热闹场面的诗句是窈窕女,钟鼓乐之。4、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的字是“求”5、描写劳动场景的句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6、用韵面采取偶句入韵,“之”字不入韵,之字前一字入韵。这首诗押韵的字是“鸠、洲、逑、流、求、得、服、侧、采、友、芼、乐”。7、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窃窕女,子好述“这两句就是佐证。8、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四、课文理解背诵1、这首诗还采用了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2、《关雎》 主旨: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手法:用“比兴”和“重章叠句” 3、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女为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的对女的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也是用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州边鸣叫,用来比喻子和女是很好的一对。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子欲求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

 

诗经二首复习资料
上一篇:诗经二首—关雎知识点    下一篇: 诗经二首赏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