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浅谈小说《孔乙己》的主题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浅谈小说《孔乙己》的主题孔乙己是鲁迅笔下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形象,他是一个读书人,在那个时代生活得非常可怜。小说中描述:孔乙己总是穿着一件长衫,那件长衫上有很多的补,他不在乎人家看得看不起他,他一定要穿上他的长衫。他是一个很穷的人,但他买一碟茴香豆要分给小孩子吃,教小学徒还有那些小孩子茴香豆的茴字其实有四种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表现了孔乙己的好卖弄学问,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孔乙己的心地善,因为孔乙己确实是诚心诚意地教小学徒认识记账常用的文字,希望他长大后做了掌柜时能够用得上。而孔乙己更可怜的是他想看书,有时候也是买不起书,他拿别人的书看,别人说他偷书,他为自己辩解说我这叫窃书,不能叫偷书,别人不听,把他的腿打断了,他还要告诉别人不要取笑。在那个年代礼崩乐坏,他当时饥寒交迫,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去偷烤红薯,他这个时候要偷的是他想拿的几本书,这几本书便于他来研究。孔乙己善、不与人为敌,可就是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别人欺侮,只要孔乙己一来,便有了取笑的材料,可见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多么低下。第一次取笑孔乙己脸上的新伤痕;第二次取笑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第三次取笑孔乙己语言迂腐;第四次取笑孔乙己被人打断了腿。孔乙己又时得罪过别人,可是别人对孔乙己却是无端的侮辱、讽刺,无休止地取笑,甚至打骂,这是为什么?鲁迅先生描绘出这样境遇可悲的孔乙己,难道就是为了“揭露封建文化教育、科举制度和孔孟之道的罪恶”吗?要弄清楚《孔乙己》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就需要研究鲁迅当时对社会观察的着眼点究竟在哪里。《孔乙己》写于一九一九年三月,也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五四”运动即将爆发之际。据资料记载,科举制度于一九零五年七月已正式废除,实际上早在一八九八年的维新运动后科举考试就不复存在了。那么在“五四”前夕,在一个旧制度事实上已经结束了二十年之后,作者再来批判科举制度,有现实意义呢?在《孔乙己》发表时,鲁迅曾说:“这是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鲁迅后来还说过《孔乙己》是描写“对苦人的奚落”,很显然,鲁迅创作《孔乙己》的意图,主要是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惊醒麻木、落后的群众,而非揭露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虽然是腐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文章的主题是为了抨击腐朽文化,但文章读过一遍又一遍,深陷于腐朽文化的孔乙己越发让人觉得可怜,而对自己、对他人命运麻木无知的百姓,却显得加可恨。今天的我们日常早已不再使用文言文,如果没有《孔乙己》这篇文章,我们也不会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精

 

浅谈小说《孔乙己》的主题
上一篇:浅析《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塑造线索    下一篇: 鲁迅简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