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10.1浮力教案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0.1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1.什么是浮力。2.决定浮力的大小因素。(二)教材地位:浮力是前面学过力和压强等知识的延伸,之后又是作为物体沉浮条件和应用等知识的,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是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力和压强等知识,通过理论分析获取浮力知识,发展抽象思维。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2.知道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掌握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探究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浮力的决定因素。难点:实验探究浮力的决定因素。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压强和二力平衡的知识。2.小实验:把系有乒乓球的细线固定在烧杯的底部,往烧杯中加水然后剪断绳子,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提问:剪断绳子后的乒乓球为什么会向上移动。图1旧知识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回答:因为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受浮力。(二)新课讲授1.浮力(1)在图1的实验上通过二力平衡的分析,认识浮力及方向。引出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引导学生举例。(2)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先测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读出示数F。分析论证;弹簧测力计受到的示数变小了,说明铝块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与弹簧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即??浮=G—F。/图2图3(3)浮力产生的原因结合上一章的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引导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压力也就不同,,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2.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的内容,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并讲述控制变量法。(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装置如图3,完成下列表格。物体的重力G/N物体上表面浸入液体的深度h/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受到的浮力??浮/N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体积法关系装置如图3,完成下列表格。物体的重力G/N物体上表面浸入液体的体积v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受到的浮力??浮/N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体积越大所受浮力也越大。(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装置如图3,完成下列表格。物体的重力G/N液体的种类清水盐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受到的浮力??浮/N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中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也越大。(4)归纳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用二力平衡分析出浮力举例:浮在水面上的轮船,游泳的人。回答:示数逐渐变小做笔记观看实验认真听课课本51页的内容,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并学会变量法。分组实验,完成表格总结实验完成表格总结实验完成表格小组交流归纳总结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三)练习例题:如图3所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5N,底部受到的压力是13N,则物体受到水是浮力是多少?完成练习巩固新知(四)小结10.1浮力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2.探究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巩固新知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完成作业

 

10.1浮力教案8
上一篇:10.1浮力教学设计12    下一篇: 《10.1浮力》教学设计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