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八下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课件ppt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历史说课稿课题: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一)课程标准(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上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概述了70年代和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的新发展.重点内容是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外交事业的新发展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事实。(2)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3)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2.过程与方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2)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二、教法分析本课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和问题并用导入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对重大事件配以图片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模式:创设历史情境一师生共同探究一结论与评价。三、学法分析1、提供相关材料、图片、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教学过程分析(一)、导入新课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二)、讲授新课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设计意图三幅图片增强学生感知历史的直观性,三条文字材料宏观呈现本课主要内容。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结合材料想一想,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改善?请分别从美国、中国两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材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经过时。”——尼克松《不战而胜》材料四、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苏联的霸权主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②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①国际地位提高,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向正常化的?(请结合教材和图片内容回答)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邓小平访美1979年1月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进程“乒乓外交”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尼克松访华1972.2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1979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持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

 

八下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课件ppt
上一篇:八下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下一篇: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精编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