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新课开始,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回答问题快速准确,但缺乏积极主动性。知识反馈环节,从实测上看,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正确率较高,对开拓学生视野或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稍有欠缺,特别是对绥靖政策的理解、二战的性质及影响,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可见能力培养还是薄弱环节,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养成,对较灵活的试题训练存在不足。因此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迁移训练:“试举例说明,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你能形成什么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认清了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进步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渲染战争的残酷来激发学生“憎恶战争”的情感体验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强化了直观教学效果。学生联系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热烈讨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以史为鉴,呼吁世界和平。当学生说到北约轰炸南联盟和我驻南大使馆时,我适时提示学生谈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生反应激烈,“我们应以牙还牙”“也炸他们的大使馆”等,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站在人类进步的高度来理解避免战争发生的问题,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势力,人类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在教学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语言的运用方面,仍需要强化语言感染力等等。今后我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面对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上一篇: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后题答案    下一篇: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思维导图ppt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