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6课冷战知识点梳理归纳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冷战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一、冷战1.二战后的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2.二战后初期美苏对峙的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3.冷战政策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4.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5.冷战的表现形式(内容):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冷战的重点(一线):欧洲。(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7.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二、德国分裂1.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2.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2.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3.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固定下来。4、美苏冷战对峙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答:①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②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5、冷战结束的标志?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第16课冷战知识点梳理归纳
上一篇:第16课冷战知识归纳复习提纲    下一篇: 第16课冷战课后题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