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1)“推恩令”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①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主父偃)②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其他①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②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建立刺史制度(监察机构)①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监视地方官吏、豪强②结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汉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区别:①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②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二、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55页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提出者:董仲舒措施: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经济措施: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盐铁专卖1、背景:55页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措施:①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评价汉武帝: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④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同点方式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结果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
上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课后题答案    下一篇: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复习提纲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